“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这首曾经出现在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品《图兰朵》中的《茉莉花》名曲,正是源自江苏广陵民歌《鲜花调》。毫不夸张地说,是广陵独特的文化创新,成就了这首中国经典音乐的品牌效应。
历史广陵从不缺少创造,而今天的广陵区则把创新当作社会组织管理顶层设计的灵魂,所取得的成效犹如茉莉花再开,依然香满古城。——通过全面实施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孵化培育、能力提升和监督管理四项工程建设,在2015年江苏省公益创投中,广陵区29个项目入选,共获得资助资金342万余元,有效助推扬州市中标数量名列全省第一。
“目前全区共登记社会组织455家,备案社会组织546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1.1个,其中各村(社区)拥有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4个,全区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占评估总数的70.1%。心语驿站社工事务所、扬州雏鹰儿童发展中心、东方名城幼儿园和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老年公寓等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获全国优秀服务品牌称号。”聊起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广陵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而这些“家珍”又意味着“广陵实践模式”怎样的内涵呢,那么就让读者与笔者一起闻香识人吧。
培育与发展,是“广陵实践模式”的基础
在八百里江淮,流传着“茉莉花香,而花难栽”的俚语,事实的确如此。庞大的社会组织如何成长为一方强大的正能量实体,需要政府的悉心栽培和浇灌。
近年来,广陵区民政局专门成立社会组织一站式服务窗口,挂靠广陵区行政服务中心。将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等审批职能全部归纳到民政审批窗口办理,实现“权责一致,一口对外,集中服务”。职能分立后,区民政局定位上移,工作重心也从“正确的做事”转变为“做正确的事”。
再好的茉莉苗木也要有一方好花圃。有平台,才谈得上春满园。早在2012年,广陵民政局就组织人马远赴广东参观学习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回头便投入3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使全区社会组织有了自己的娘家。
耕耘不辍,成果丰硕。在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建成后,重点就是发展基层分中心机构了,由此,琼花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站、文昌花园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便顺势而起,并重新规划定义了发展中心“基础服务区”、“功能提升区”、“特色展示区”等三大功能区域,不久,广陵全区首家街道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九峰创益园”也正式对外开园,吸引了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入驻。至此,广陵区现有各类孵化培育站点7个,接收入驻社会组织138家。
舞台有了,接着就是如何跳出精彩。为此,广陵区民政局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扬州市第二届公益创投为老服务专题大赛的通知》和《广陵区第二届公益创投设计大赛的通知》。并连续两年投入250万元,举办了两届公益创投大赛,前后支持40个项目,收集项目书近80个,涉及全区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类和城乡服务类社会组织70多家,遍及全区城乡。谈到这里,广陵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我们还重点打造30个项目,作为申报省、市优秀项目的储备库。”
有心栽得花盛开。精心的培育与发展,广陵社会组织斩获省市大奖也就顺理成章了。
联动与推进,是“广陵实践模式”的关键
“要记住每天都得给茉莉花浇水的,早晚各一次。”这是广陵人家的母亲在出门前必须给孩子交代的话语。所以,人们从小便学得“再好的花也靠精心维护”的道理。
“多级联动,整体推进”,就是社会组织“广陵实践模式”的关键所在。首先,通过载体建设有效带动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强化社会组织党建保障,实现区、街、社区三级孵化培育基地党建工作有效覆盖;坚持权力下放,督查跟上的原则,将社会组织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区、街两级工作督查机制,形成一体推进的联动效应。其次,通过社会组织专项培育,谋求与部门合作发展,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民政重点工作。养老服务,与卫生部门联动,着力培育医养融合社会组织;为小服务,与教育、团委等部门联动,精心打造教托一体社区社会组织;与区委政法委等部门联动,全力推动调解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等等。另外,广陵还充分发挥院校云集、媒体众多的优势,组建了区级专家团队,成员覆盖所有在扬开设社会学系或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及主要媒体、相关部门,定期会商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引导和扶持其创办公益服务项目。
在广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不但加快政府本身职能转变,而且大大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翻开广陵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录(征求意见稿)》和《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目录》两份文件,上面明确将政府职能对外公开竞标,进行开门放权,主动瘦身,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为此,广陵区民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我们一是“放”。以社会视角看民政职能,主动把权力拿出来,把“暗箱”部分亮出来,梳理适合社会组织承接的民政类公共服务,面向社会竞标;二是“评”,将现有的社会组织重新分类,按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业务范围等方面不同,选拔出具有承接资质的社会组织;三是“包”,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列出外包清单,规定购买流程,制定绩效标准,明确各方责任,长效保障政府购买服务。
花香不在多,而花坛则需大,让普通大众也能享受过去贵族的高雅。
指导与督促,是“广陵实践模式”的根本
一朵茉莉,不引人,万花齐放才是春。
为了促进全区社会组织普遍发展,广陵区民政局近两年就组织了两届公益创投活动,相应的是全区已有170个公益项目获得省、市、区三级共计714.8万的“造血”扶持基金。这些项目的实施与开展,将直接或间接惠及人数近10万人次。公益创投在广陵区的试水,不但满足了社会公益需求,还成为社会组织培育的催化剂,成功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
2013年初,广陵民政局联合区综治办将实施“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列为推进广陵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十大重点行动之一,编制下发了《广陵区首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操作指南》,注明了申报方式、参与种类和截止日期。区民政局还牵头成立了由社会发展学院、区发改委、财政、审计等5个部门参与的9人 “创投项目审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外接收公益创投标书并全程参与项目评审工作,此举为首届公益创投设计大赛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为了让大赛更贴合广陵实际,运作流程更具操作性,又相继发布了《关于开展广陵区首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设计大赛的通知》、《公益创投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了申报机构应具备的基本资质,并将年检合格率、评估等级数等关键因素也相继纳入其中。对初期项目的收集、中期入围的评审及后期的中标公示、项目实施、财务管理等等都制定了一套全方位、具体化的操作规程。不仅如此,还建立三方管理机制。为了大赛的有序进行,区民政局创新性地打造了三方共管机制,三方分工不同,互不打扰,却又相辅相成。首先,区民政局作为公益创投活动的主办方,主要负责方案出台、筹集资金、媒体联络、对外公示及举报监督等环节;其次,区项目审核工作小组作为活动的参与方,则承接了标书的申报、项目可行性的预估、组织人员审核打分及项目实施的跟踪督办;同时,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作为活动的协办者,则负责了大赛的宣传、参赛人员的培训、标书的包装设计及其他辅助性工作。三方齐抓共管,为大赛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购买哪些公益项目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为此,广陵民政打通了3个环节,来激活整盘棋。
用“买什么”倒逼“做什么”。即是依托公益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找准群众需求。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或参与公益创投的社会服务项目,必须经社区群众认可。比如首届公益创投此次的服务对象更是覆盖到社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群、低收入人群、新市民等多种类型。
用“怎么买”触动“怎么做”。即是将参赛门槛拔高从而带动社会组织主动向专业化领域靠拢,所有接受公益创投资金资助的项目必须由在区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来承接,并且所有申报创投项目的社会组织均要配备2名以上的社会工作师,向社会组织灌输项目运作所具备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
是用“买得值”带动“做得好”。即是入选的公益创投项目均要签订合同,实行绩效评估,重点是听取项目受益群体对服务的评价。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可持续性、历久弥香,这既是广陵人爱惜茉莉花的情怀,也是追求实现社会组织长效机制的目标。
“公益创投的意义还不仅仅局限于‘公益’和‘慈善’本身,它本身也是广陵探索“政府资助性购买和投入”模式,助力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重要举措。为其他各地公共服务社会化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有关学者专家这样评价道。 在此,我们期待社会组织“广陵实践模式”能像一曲《茉莉花》那样而名扬天下!
广陵区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