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征市连续六届摘得省级双拥模范城桂冠,新形势下,全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注重双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传统中蕴育新意,双拥文化建设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增添活动。 一、开展“沉浸式”宣传教育,扩大宣传广度 媒介更具多样。在市区繁华地段和重要交通路口设置双拥宣传牌20余块,利用大型LED屏滚动播放双拥宣传标语,便民服务窗口设立双拥标识,联合“真州府”“大码头”等仪征知名自媒体,全方位营造浓郁双拥宣传氛围。 受众更加广泛。将双拥故事编进歌舞小品,涌现出一批如音乐快板《双拥工作谱新篇》、诗歌《做一天的你》等优质双拥文艺作品。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军民连心筑梦新征程”等双拥文艺晚会30多场,成为群众最喜爱的文艺活动之一。 阵地更有影响。在红色发源地陈集镇启动双拥展馆建设,传播双拥知识,展陈双拥成果。在东区繁华地段新建双拥主题公园和“立功军人褒扬路”,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双拥文化熏陶。投入800万元实施烈士陵园提质改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二、实行“养成型”典型引领,扩大宣传深度 一方面,培塑双拥典型。实施“典型养成计划”,从普通群众中寻找亮点,“以老带新”帮助成长。在省拥军模范周宏英带动下,退役军人姜士明在全市各级和驻仪部队支持下开办民兵书屋,藏书超5000本,成为仪征双拥文化“打卡地”,姜士明也从普通民兵成长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双拥新典型。 另一方面,打造最美群像。印制《仪征籍立功现役军人光荣榜》广泛宣传,成立由优秀退役军人组成的“红色老兵宣讲团”,走进校、企、村、镇传播红色文化累计40多场受众5500多人。 三、创新“大众风”双拥活动,扩大宣传力度 一是活动丰富性提高。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连续15年走访慰问驻仪部队,累计赠送慰问品480余万元。市、镇、村三级扎实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与33名官兵家庭建立“一对一”联系和“五必访”制度,解决困难15件。累计向本籍现役军人寄送慰问信4000余封,向军人家属发放慰问金120余万元,召开退役、现役军人家属座谈会40余场次。 二是尊崇仪式感加强。驻仪部队官兵驻训打靶去哪里,市领导慰问保障就跟到哪里,驻训归建亲自迎接。从2019年起,我市在扬州地区率先举办 “迎老兵送新兵”活动。2020年活动中,扬州市政府、扬州军分区领导、扬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出席活动,为现场200余名新兵及和退役军人代表赠寄语、送祝福。注重送立功喜报、纪念章和光荣牌悬挂的仪式感,通过集中和逐一上门走访的形式发放抗美援朝纪念章135枚,换发光荣之家牌匾1.8万余块;市、镇两级领导亲自参与送立功喜报活动,近四年累计上门送喜报138次,“一人当兵,全家光荣”风尚遍布大街小巷。 三是影响辐射度扩大。按照“由点及面、辐射全市”工作思路,形成集群规模效应。疫情期间,市委书记专程到医院看望慰问荣立二等功现役军人杨普森家庭,现场办公排忧解难,被央视7套“军事报道”和人民陆军、中国民兵等媒体报道后,仪征迅速掀起新一轮拥军热潮,移动公司等企业积极给予帮助,更有志愿者与杨普森家庭签订长期帮扶协议。2021年7月,年仅19岁的杨宇轩烈士在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市委市政府在烈士陵园举行隆重仪式接烈士回家,无数群众自发来到烈士陵园悼念,崇尚英雄、致敬烈士的良好社会风气在仪征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