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宣单位形象展示平台 - 宝应
新331省道公路宝应湖特大桥建设生态优先
 

加入时间:2021年10月20日  
    “宝应湖特大桥”是宝应湖上首座公路桥,如彩虹般连接湖东湖西,千百年该区域两岸群众仅靠船只往来交通贸易的历史被一桥飞架而改写。
    在宝应湖上,宝应县交通运输局屠春荣局长向专项督查宝应湖特大桥建设的“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赵依民副主任说“宝应湖特大桥的建成,不仅加速新331省道公路全线贯通的进程,还将极大缓解G233G344等宝应国省主干线公路的交通压力、助推宝应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该湖23.8公里,最大宽4.4公里,平均宽1.8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有鱼类8164664。宝应湖还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河川沙塘鳢”和“鲫、乌鳢、青虾”等。
    从宝应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新331省道公路“宝应湖特大桥”全长1.863公里,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桥梁跨径53m×35m,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一百年以来出现的最高洪水位)。该桥20184月开工建设,202011月竣工。
    在建设“宝应湖特大桥”过程中,宝应县坚持生态优先,围绕保护宝应湖的原生态性的宗旨进行桥梁设计,经过多次专家科学论证和反复修改,该桥由最初30米跨径调整为35米跨径,涉水桥墩数量由原设计56组减少至48组。20211014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赵依民副主任等一行,带着“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等问题专项督查新 331省道“宝应湖特大桥”建设。赵依民对宝应县在特大桥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大力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维护生物种群多样性,扎实做好渔民退捕转产工作”等保障性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地方政府“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在宝应湖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宝应湖特大桥”建设中,宝应交通运输部门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多个方面防控工程建设对宝应湖水质的污染。首先,对涉水桥墩建设采用围堰法,即“桩基施工过程在围堰内完成,确保水体扰动控制在安装和拆除围堰过程,有效避免了围堰外水域受到影响”;其次,采取钻孔灌注桩泥浆固化处理,即“采用自然沉淀、化学沉淀等方法对钻孔桩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置,废弃泥浆经就地固化处理后用作路床填料,实现回收再利用”;第三,建立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即“统一将桥面水及油污收集排放至指定径流处理池,避免桥面积水直接排放湖中造成湖水污染现象。”
    宝应县表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宝应湖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做好重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宝应。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赵依民督查新331省道公路宝应特大桥建设生态保护情况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赵依民督查新331省道公路宝应特大桥建设生态保护情况
 
 
331省道公路宝应特大桥

宝应县公路管理站


版权所有:扬州网宣单位形象展示平台
客服电话:17701452129 客服QQ:1145665952 传真:0514-8731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