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这个火热的夏季,“德尔塔”毒株来势汹汹,古城扬州站在抗疫风口浪尖。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高邮公路党员干部职工在上级领导下,努力将“德尔塔”封印在控制区,坚决预防和遏制疫情传播扩散。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白天,还是暑气熏蒸的夜晚,高邮公路党员始终“冲在前”、“干在前”!
党员带头“夯实锤”,筑牢防疫“硬堡垒”。“好,我马上就到!” 8月7日下午1时,正准备吃中饭的高邮公路站副站长张文彪接到城南新区政法委书记仇素明的电话,放下碗筷。20分钟后,一行人出现在233国道车逻段,与城南新区政府、上庄村委会及车逻交警中队负责人,对接车樊线疫情防控卡点调整到233国道1590K+090相关事宜。清晨7时,张文彪带领路政股及路政中队负责人一上午奔波了近200公里,对高邮国省道8处疫情防控卡口进行查看。时近下午1点,刚捧起饭碗,又接到指令,从一个战场奔向下一个战场,来不及吃饭、顾不上休息!
“老赵,你的腿前年开刀手术有老伤,你到休息区小憩一下,我帮你顶一阵,你养足精神下半夜值守!”8月3日晚10时许,在京沪高速界首疫情防控卡口,刚夜查完264省道和233国道施工路段现场安全的三垛路政中队中队长刘长春,对53岁接近退休年龄、还在值大夜班的路政员赵明武说。“不要,不要!我在工作群看到你今天6点就上路,中午也没回去休息,我能站好自己的岗,不要你换。”老实木讷的老赵一个劲摇头、固执地不承情。
党员带头“夯实锤”,参加抗疫的27名同志跟着“领头雁”不怕苦、不怕累,筑牢防疫“硬堡垒”。
父女守卡“齐上阵”,架起防疫“连心桥”。54岁的薛文培是三垛路政中队的路政员,他26岁的女儿薛蓉薇于2017年通过公开招聘考入高邮公路站,在财务审计股担任现金会计。这次疫情防控,老薛小薛父女“齐上阵”,守卫高邮北大门。
“小姑娘,今天我就回去了,谢谢你们这几天给我送吃的喝的,还要感谢你的父亲,帮我协调驳货解决了难题,你们真是扬州好人,下次我一定带全家到扬州好地方来旅游!” 7号早晨,完成最后一批货物驳载、离开卡口前,安徽大货车司机王师傅动情地说。4天前, 师傅开着六轴大货车、满载金属零配件,从安徽到宝应送货,当他准备从界首出口下高速时,因没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被卡口值勤人员拦下了。由于不能按时送货,还要面临违约责任,王师傅又气又急,对卡口值勤人员恶语相加。5号中午,当班的路政员薛文培看见大货车仍滞留卡口,不计前嫌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并帮助王师傅协调厂家,派车前来卡口驳货。当了解到王师傅车上的食品饮料消耗完了,老薛还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口粮”。接下来的几天,小薛主动承担了给王师傅送快餐、送饮用水的任务。
这对守卡口的父女,用扬州人的温情和善良,架起连心桥,帮助滞留卡口4天3夜的外地司机,顺利完成送货任务,满意归去。
老兵退伍“不褪色”,防疫一线“当先锋”。7月26日,站党总支发出下沉一线的倡议。吴卫国、徐剑彪等在职退役军人纷纷报名请战,第一时间奔赴交通卡口,24小时值班值守,做好来邮车辆和人员的查验,筑牢疫情防线。
“你好,当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节点,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主动出示苏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报告,我来帮您做好登记和核实”这段话,吴卫国一个班次10个小时重复了几百遍。交班之前,吴卫国又认真在工作群上传当班统计数据“高邮界首高速卡口8月9日8时至8月10日8时检查车辆总数804辆,检查中高风险地区车辆0辆,劝返132辆;测温、扫码、登记共953人,发现黄码0人、红码0人,送医隔离0人;车辆平均时长2分钟、最长时长5分钟、平均排队长度300米、最长排队长度2500米”。
“若有战,召必回;一日从军,终生是兵。”这是吴卫国等退伍老兵在向组织请愿时说的话。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老兵退伍“不褪色”,在防疫一线,他们永远是听党指挥的“急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