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应京杭大运河沿线,提到钮兆筠的名字,让人敬畏。因为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为人又和蔼可亲,所以受人敬重十分;因为他严把尺度、不徇私枉法,所以令“投机取巧”的人畏惧三分。为此,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他被誉为宝应36.5公里运河航岸上的“清洁工”。
经过几年的治理,宝应取缔了京杭大运河沿线100多家非法港口码头,现保留的11家港口码头企业全部是取得了经营许可证,达到“污水不入河,废物不落地”环境治理目标。这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宝应县港口办主任钮兆筠“四个一”的付出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身汗水洒港口。在“263”专项整治行动刚开始时,宝应京杭大运河两岸拥有各类港口和码头140多家(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建成),这些港口码头有的“小而散”,有的“大而粗”,而且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263”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宝应县随即开展了京杭运河沿线港口码头专项整治。钮兆筠立即发挥“铁脚板”功能,深入每个港口、每个码头逐一了解情况,查清港口、码头的历史渊源,随手日记里密密麻麻记满了港口名称、码头位置、企业性质、从业人员、环境情况。非法港口码头多、环境污染重的问题,让钮兆筠陷入沉思。环境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健康,不治理肯定不行。然而,根据调查结果,其治理难度也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其政,就必须谋其位。”钮兆筠抱定这个初衷,决心一定让港口码头环境好起来。经过深思熟虑,在他大脑里初步形成了“南北规划布局,集中资源互补”的治理设想,并得到了宝应县委、县政府的采纳,紧接着京杭大运河宝应段港口码头综合环境整治战役全面打响。事后,钮兆筠这样说道“虽然苦些累些,但汗水总算没有白流,取缔了非法码头,改善了港口环保。”
一视同人立规矩。有一个港口企业,对防污工作“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堆放的沙石料场仍不按规定放足遮尘布。为解决这个问题,钮兆筠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反复宣传政策、讲清规定,而企业负责人始终以周转资金不足为托辞推卸责任。在最后一次的上门工作中,钮兆筠用十分坚定的语气对企业负责人说:治理污染没有商量余地,如果真是因为资金不足问题我们可以帮你协调借贷,但你企业必须在今天就按规定解决防尘问题,否则就请停工整顿,什么时候达到标准什么时候再开业。该企业负责人见钮兆筠来真格的,知道糊弄不过去了,当天晚上就解决了遮尘不到位的问题。此事一传十,观望、攀比的人也就打消了“拖一拖、糊一糊”的念头,也自然成为了治理港口码头环境的“规矩”。钮兆筠不仅对该企业如此,对其他港口码头企业也是如此。钮兆筠常与工作人员讲:我们既然担了港口码头环境治理这个责,就要当好这个“守门员”,应严格执法、严于律己,不怕得罪人、不做老好人,忠诚于这个职业。
一个流程解难题。解决港口船舶污染物回收问题,是一件难事儿。为此,钮兆筠充分展开调研工作,全面掌握宝应运河沿线港口码头实情,并借鉴各地成功做法,在宝应港口码头推进联合监管系统安装使用,实行“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置”闭环管理流程。目前宝应县11家港口码头企业全部完成污染物接收转运工作平台安装使用,建设与靠港船舶适应的船舶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生活污水固定接收设施,含油污水委任第三方有资质单位接收,靠港装卸船船送交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应收尽收”,及时转运,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治污攻坚战中,宝应县港口企业经过有关环保专家评估,均达到了省市验收标准。经统计,在宝应港口码头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港口码头企业投入防污改造资金近600万元,防尘遮盖达200万平方米,新增了100多只船舶垃圾回收箱,整个港口码头防污工作步入可防、可控的良性轨道。
一心为企当“红娘”。既要当好“监督员”,又当好“服务员”,全方位为港口码头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才是我们港口工作的核心。钮兆筠常常这样要求港口办其他同志。在港口管理工作中,钮兆筠辩证的理解“监督与服务是一个组合体”的关系,对于港口码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尽最大能力给予关心和支持。启扬港务有限公司是扬州内河唯一一家集装箱港口,现年吞吐量高达15000标箱。但是,前几年光景并不是太好,由于运营成本较高、规模较小等原因,企业一直处于徘徊期,企业负责人多次与钮兆筠交流此事。为此,钮兆筠做了个“有心人”,通过多次沟通协调,帮助该企业与扬州港务集团建立了业务关系,开通了淮安港--宝应港--扬州港--南京港水运集装箱穿梭“巴士”,不但有效缩短了该企业货运周转时间,还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了运营收入。在一次港口码头企业负责人工作交流会上,该企业负责人说:钮主任是个“热心肠”,是我们港口企业发展的好“红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