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
今天是原葬于老朴中的三位烈士在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内度过的首个革命烈士纪念日。上午,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将举办烈士公祭活动,以缅怀纪念烈士,弘扬烈士精神。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在我镇隆觉村一带集结准备。为扫除渡江障碍,三十四军决定拔除敌固守的十二圩据点。4月17日,进攻战斗打响,三十四军以3个团的兵力向固守的顽敌发起进攻。
十二圩南靠长江,北有宽河。固守的顽敌在西侧、北侧建起层层叠叠的明暗碉堡,在东侧依托“九街十八巷”建起十数层火力拦阻网。为了抵挡解放军进攻,顽敌把暗堡延伸到几里外,将民房拆除变成开阔地,开挖壕沟并架设铁丝网,抓壮丁砍树盖在铁丝网上制作“档子”……。此外,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巡游长江,以炮火支援十二圩固守,筑成“铁打的十二圩”。
三十四军攻打十二圩异常艰难。西侧碉堡群久攻不破,北侧宽河形成的天然屏障在绵密的火力网下咫尺难进,东侧“九街十八巷”十数层火力拦阻网下的巷战慢步推进、异常惨烈。3天后的4月20日,东侧进攻部队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迎来胜利。战斗中,130多位战士牺牲战场,长眠于十二圩。设在黄泥的战时医院,有3位战士因伤势过重不能再随部队渡江,后送至朴席镇五联庄的戴定发家中救治。据传,3位战士当日傍晚就已经生命垂危,不久牺牲。
3位烈士牺牲后,白布裹尸,葬于洪庄(现隆觉村支部小桥北侧)。为便于祭奠英烈,1966-1968年间的某年大冬前,老朴中徐贤忠老师带几名初中学生利用劳动课时间将三位烈士遗骸迁至校园内,以土堆形式建成烈士墓,由陶维洲老师题字“死难烈士万岁”。1990年,朴中改造扩建,时任校长徐福祯重修烈士墓,四周栽蜀桧,将原碑建在新碑内部,并改碑文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2020年,为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为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朴席镇党委政府动议,经区、市两级主管部门批准,将三位烈士遗骸迁入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内保护。
朴席有幸埋忠骨,烈士无名育传人;战卫家国绍仲言,陵听朗朗读书声。三位烈士牺牲在共和国成立前夕,将英魂骸骨留在朴席。七十一年来,英烈故事在朴席家喻户晓;迁址朴中五十年,师生伴陵读学,烈士故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如今,三位烈士迁葬扬州革命烈士陵园,烈士故事将有更多人听,烈士碑墓将有更多人瞻仰、缅怀。
今天是革命烈士纪念日,我们重述烈士的故事,寄以祭奠。
英烈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精神烛照未来 。人民幸福是对烈士最大的安慰,不懈奋斗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让我们秉承烈士遗志,筑牢精神支柱,脚踏实地,创造出无愧于先烈的时代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