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整齐的保洁人员拿着修剪工具,为路边的绿化定制造型;原本零星散落在人行道上的汽车,也有了新划的车位来“安家”;路口处的围挡里,敲击声、机器声此起彼伏;时不时有一辆清洁车经过,带走了路上的泥土和灰尘;大街小巷里,也许你会看到几个不熟悉的面孔,顶着烈日,或者冒着风雨,一路上走走停停,拿着手机拍着什么,拿着笔记本记着什么……
开发区建管局一直承担着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公共环境卫生管护的重任,随着高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不断深入,建管局也探寻着新的工作模式。
一是“准”,精准定位,明确导向,构建长效规范的巡查体系。
石头标志牌上的字体早已脱落,背面是坑坑洼洼的丑陋“面容”;遮阳棚的玻璃上,蛛丝般的裂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本来是铜制或者铁制的公益广告牌早已不见了踪影;部分裸露像“癞子”的绿化上,还散养着一群小鸭……这是5月7日,建管局巡查横泾河城市体育休闲公园时发现的现象。自3月份第三方测评的问题清单下达之后,建管局高度重视,从自身出发,从问题出发,发现了许多做得不好、做得不足的地方。为了加强建成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公共环境的管理管护,保证创建少失分、得高分、拿满分,4月30日起,建管局为建成区内每个村、社区配备了巡查人员,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方面等问题,做好属地管理单位的对接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是“快”,加快步伐,现场督办,打造高速畅通的整治渠道。
5月6日起,建管局相关人员联系了项目包干的施工单位负责人,针对关河社区、文游台社区、九园社区、高沙园社区等区域内路面坑洼的修补、绿化的补植、墙面的刷新、停车位的设置以及健身器材的维修和更换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实地查看,规定时间、规定要求、规定金额、现场交办。创建的难点在工程,工程的难点在时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时间越来越紧,所有工程都走“制定方案—规划—招投标—进场—竣工验收”的流程必然不现实。为了保证项目进度,一方面针对高邮市下达的亮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我们公平公开公正的进入招投标程序,另一方面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的小型工程,建管局直接联系此项工程的原施工单位,实行工程项目维修包干,确保项目保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新”,创新思路,求同存异,实现社会共治的管理目标。
开发区地处城乡结合处,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不相匹配,导致了部分市民“人设”未能转换完全,随意破坏绿化种菜、随意损坏公共设施、随意阻碍公益工程建设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在此次巡查期间,我们发现关河社区的一处庄台别具特色,门前的菜园被干净锃亮的铁丝网围着,网边整齐的排列着一盆盆景观花,火红的蔷薇探出院墙款款垂下,藤蔓的廊道里备齐了休闲的石凳石桌……这些虽然是农户特有的个性元素,但在匠心别具的布置后,却形成了特色景观,使我们深受启发。“疏”“堵”结合已是现代治理的常态,一方面针对影响市容环境、不符合文明城市创建要求的“扣分项”,我们将联系属地单位上门做好工作,该拆的拆、该整的整,另一方面针对个性元素,我们将积极引导,打造特色“加分项”。
当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建管局将科学组织、合理规划,勇于担当、善作善成,搞好“硬核”建设,为创建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