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顾客朋友,本店于3月17日正式复工,特价推出本店招牌菜:马记酸菜鱼,38元一份。欢迎广大顾客朋友光临本店堂食。”3月16日,方巷镇方家巷社区的居民在社区微信群里收到一条信息。
马记酸菜鱼店位于方巷镇方家巷社区,由于物美价廉、口味独特,平时客如云来、生意火爆。老板马明来说:“疫情期间,我们也担心人员密集有传染风险,不敢开张,现在好了,下面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方巷镇共有商铺463家,疫情期间,为了遏制疫情蔓延,根据市、区统一布置,方巷镇于1月31日起赴户上门告知劝阻,全面禁止非必须场所营业。后期,为了便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做好部分生活性服务业经营主体的恢复经营,方巷镇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把关,用复工“三步曲”人性化处理商铺复工申请,生动地谱写了一段防疫复工协奏曲。
专项审核,让店铺“动”起来。
一是制定复工指南,传达复工要求。方巷镇建立“方巷镇生活性服务营业场所工作群”,将相关复工文件精神及时发送至群,并接受相关服务营业场所的问题咨询,逐户上门宣传复工要求,督促商户抓紧按要求准备防疫物资及相关资料。二是实行专项审核,严格把好关口。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符合条件、主动申报的商户,做到即报即审、应复尽复。以方家巷社区为例,辖区内有318家商铺,在专项审核中坚持做到“333”,第一个“3”即“3个严”——严格管理、严密监测、严肃责任;第二个“3”即“3个有”——有专班、有方案、有制度;第三个“3”即“3个一”—— 一把手负责、一日一调度、一事一方案。社区按网格分时段错峰审核商铺复工材料,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材料递交后,安排专门的审核人员上门检查是否符合开业条件,符合验收条件的商铺会及时发放开业二维码,这样居民才会放心购物消费。
精细服务,让店铺“暖”起来。
方巷镇餐饮单位大多分布在方巷集镇、方巷村、黄珏集镇等范围,依托方家巷社区、方巷村、黄珏社区等网格进行管理,把“1+N”包户联系制落实到商贸服务业上,按照沿街商铺分布,合理安排“驻店监督员”,加大对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服务,做到监管全覆盖、服务无死角。
此外,方巷镇依托“方巷镇关注”微信公众号,发布“商铺复工小贴士”云课堂链接,将店铺复工需准备材料、流程、对接部门一一注明,既减少了人员聚集,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
龚爱琳是方巷镇集镇的一家店铺老板,她笑着说:“多亏了云课堂,里面标注了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防疫物资,我们可以直接在家将材料打印好,然后电话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审核,又方便有快捷。为这样的工作点赞”!
多方督导,让店铺“紧”起来。
社区网格,拉紧责任链。疫情防控,不分你我。在商铺复工过程中,更需要各店家自觉落实个人防护要求。为了唤醒群众的卫生防护意识,方巷镇加大防控宣传力度,一是内宣把握导向,社区重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个人防护措施、店铺消毒流程;二是加强外部监督。在原有网格划分区域基础上,组建4个党员志愿服务巡逻小分队,监督商铺落实个人防护要求、进行员工健康监测和定期消毒。通过一个个“小网格”,发挥出了超乎寻常的“大能量”。
党员群众,同画同心圆。在方巷,抗疫的战场是彩色的,有医护人员的天使白,有红日民兵班的迷彩绿,其中,还有广大志愿者的迷人红。基层防疫,需要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更离不开基层群众的主动参与,“我和我的爱人一起报名当志愿者!”“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愿意帮社区宣传防疫知识。”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成为方巷有序有力复工的坚实基础。
职能部门,织密防控网。在众多生活性服务场所中,餐饮服务业是一个特殊行业。考虑到特殊情况,甘泉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方巷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和方巷镇三产办实行常态化督查,对辖区内商铺进行不定期地督导,切实把监管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督导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排查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