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一份《声援书》:
“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使这个春节热闹不再,年味全无。市政府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所有的公安民警全部停休,返回工作岗位。春节期间他们无法回家和我们这些家人们团聚,对此,我们毫无怨言。对于他们奔赴卡口进行疫情防控,我们全力支持;对于他们奋战一线,我们绝对做好后勤保障。
先有国,后有家。身为一名警嫂,我非常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我会照顾好家庭,让他无后顾之忧,对于单位的各项工作安排,我们全家鼎力配合。
疫情当前,舍我其谁。虽然我们不能和他们一样奋战在一线,但我为他的“疫”往无前而骄傲。疫情面前, 警察不返,警嫂也不退!”
这封《声援书》是宋原新年收到最暖心的“知心话”。交警三大队朴席中队队长宋原从1月10日春运开始至今,一日未休,每日工作长达16个小时,只偶尔回家看一眼寒假在家的女儿。春节前,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忙碌;一级响应启动后,为疫情防控工作执勤。整个春节,唯一一次回高邮老家,是除夕晚上8点出发,又在夜里11点返回中队,只因手机随时会响,警情随时会发生。《声援书》是爱人陈美写给他的解忧书,恰如杜甫的《新婚别》,深明大义,力挺夫征!
防控疫情,朴席中队是沿江高等级公路一线第一个将宣传横幅挂起来的部门。防疫宣传全面铺开时,中队已悬挂横幅30余条,制作宣传牌23块。一台交通宣传台电视自1月10日开始,宣传春运交通安全和疫情防控知识至今未停。疫情防控交通管制开始后,宋原带领中队人员勘察路况并设置58套交通管制设施、500个锥桶,联系设置3顶疫情防控帐篷和6个晚间执勤集装箱。3个镇控道路卡点,中队队员每日卡点执勤15-16小时,夜间中队还须留守3名警力保证随时出警。
所有这些工作,全部依赖中队2名干警、5名辅警完成。强度之大,纸上终觉浅。
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后,3天时间,宋原为指导各村道路封次留主,把全镇所有路口跑了4遍,将迷宫一样的出入口调整为畅达可控的“生命通道”。宋原说,如果任由各村自行封路,万一有人需要120、119,应急车辆无法快速通过,反而延误救援。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宋原将初心使命、职责责任高悬于心,执勤、出警之余,天天“找活儿干”。朴席中队成立于2019年劳动节,8个月后的中队年终总结是这么写的:
“路面标线出新,设立了禁停标志,设立重型自卸货车禁行标志,规划了路边停车位,新增护栏3000米。安装了交通探头,开启了智能交通第一步,结束了镇区交通停车秩序混乱历史。”
“每日3次以上巡逻,共查纠交通违法1700余起。”“356省道夜间出警337次,驱赶、查处违法停车478辆次。”
“共处理交通事故247起,其中伤人事故49起、肇事逃逸10起。”“乡村道路监控少,取证难,中队采取‘地毯式排查+综合取证分析’方法,使逃逸案件全部告破。”
“流动宣传站深入21个单位播放交通安全片,开展3场师生交通安全宣讲课。”
“没有1起群众投诉。”
“…….”
别忘了,全中队仅有2名干警和5名辅警!
公安“四铁”精神在宋原身上如钙入骨。入警17年,他年年获评先进,三大队对宋原的评价是:高度负责,独当一面。大队领导在他赴任朴席中队时说:“朴席交管要重新打基础。”中队设立8个月,中队警务服务频频获赞。宋原说:“全镇共排查出8个隐患点,特别是仪扬河,沿河高路基,是大隐患;春江路沿线晚上7家饭店营业,很多大货车驾驶人违停用餐,民警一周至少要赶3次。隐患不除,心里始终不踏实。”
中队一名辅警说:“在宋队这里,责任不是用来说的,也不是要人推动落实的,责任是他追求的内心踏实与心安。摆在桌面上的事,能想到的事,都落实到位了,他才安心。”
采访宋原,我们深深感受到他身上的那份朴实与实干。我们讨要工作照片,他有些腼腆,说队里没想过要宣传,没人想到要拍照。这场景,让我想起守岛英雄王继才:“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
“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再读《声援书》,女子当家,滋味不言。然而最后,我们才知道,《声援书》的作者、宋原的爱人陈美是在汽车西站派出所工作,也早已位于抗疫一线。12岁的女儿,是岳父母带大的,夫妻同蓝,何谈顾家。家有家风,或许,只有陈美才会给丈夫写出如此大义的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