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宣单位形象展示平台 - 仪征
仪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六强化”圆满完成“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工作
 

加入时间:2019年9月24日  
    自610日起,为切实做好高温炎热天气下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仪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多举措全面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截至915日圆满结束。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4人次,其中,未成年人5人次,残疾人1人次,疑似精神障碍2人次,行动困难1人次,危重病人1人次。
    一是强化“六个意识”,规范站内管理。仪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始终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和宣传意识,严格执行24小时服务接待制、首接负责制,备齐救助物资,设立避暑区域,劝导、引导流浪乞讨人员进站避暑,并做好跟踪救助服务。同时,推进救助对象由流浪乞讨人员向临时遇困流动人口覆盖,将救助方式由站内救助向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拓展,持续提升救助效能。
    二是强化巡查力度,开展主动救助。仪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加强对重点区域、夜间时段以及遇有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的集中巡查救助,实现街面巡查救助常态化。对街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引导进站避暑;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及时护送进站接受救助;对流浪乞讨危重病人和智障人员及时护送到医疗机构接受救治和诊断;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发放必要的食物、防暑降温用品,告知联系方式和救助方式,以便随时入站接受救助。
    三是强化机构监管,落实部门责任。仪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严格按照《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关于对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展自查和抽查工作的通知》(民事字〔201916号)精神及省民政厅相关要求,不断健全责任体系和完善管理制度,压实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照料服务、身份查询、接送返回等救助工作,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将各项救助管理工作抓细、抓实;建立完善24小时值班、定期上街巡查等制度,明确规范领导职责、受助人员入离站程序和工作人员行为准则,促进救助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加强对托养机构的指导监督,定期对站外托养机构照料服务、安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四是强化部门协作,织密“救助网络”。建立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各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借助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寻亲系统,借助公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DNA鉴定、人像识别技术手段、“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医疗救助“绿色通道”、社区“网格员”、爱心彩票站点、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八大平台”,加强与公安、卫生、城管、社区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织密“救助网络”,实现社会共参与、信息皆共享、救助全覆盖。
    五是强化救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仪征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严格按照“工作上水平,服务争一流”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管理模式、服务方法,进一步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提升救助服务水平。采用“4+2+X”的人员配置模式,科学配置、灵活调动救助工作人员,实现人员利用最优化,救助效果最大化;引入社工理念,通过为受助人员提供困难救助、人文关怀、心理辅导、行为矫治、资源协调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从精神层面、专业技术层面给予受助人员帮助,强化“助人自助”意识,善于发现“闪光点”,逐渐形成“救助-回归-适应-发展”长效救助服务机制;打造“互联网+”救助寻亲新模式,借助全国救助寻亲网、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发挥网络海量用户优势,快速、精准、高效帮助受助人员“回家”。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参与。在做好全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仪征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做好救助管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关注度。通过开展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走进社区、车站、广场开展救助宣传等活动,发放爱心救助引导卡、发布救助参与倡议书等形式,扩大社会知晓度,传递救助正能量,调动群众积极性,呼吁、组织部分公益组织、热心市民、党员志愿者参与到救助服务行动中,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群助”氛围,一次次爱心救助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仪征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扬州网宣单位形象展示平台
客服电话:17701452129 客服QQ:1145665952 传真:0514-8731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