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TV-15音乐频道《乐游天下》播出了江都专场节目《春江古歌》,整整30分钟的节目,龙川广场、仙女公园、源头公园、邵伯老街等江都历史名胜和自然风光纷纷入镜。江都籍歌手梦苇、乔军、张丹丹还带领观众探访了扬州清曲、扬剧运河文化、扬州毛笔……领略江都文化,感受历经岁月雕琢的江都美景。
第1站:邵伯古镇听清曲
“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鲜花那个开放,别样的花比也比不过它。我也要掐一枝头上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人儿骂。” 看到这段唱词,脑海中是不是响起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旋律?没错,这正是该首歌的前身——扬州清曲《鲜花调》选段。只不过相比于众所周知的曲调,这段《鲜花调》更具有扬州地域特色。

第2站:运河画舫诵诗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都是水汇之都,即各种水汇集的地方,淮河、长江以及周围很多的湖都汇到此处,故称之为“江都”。

第3站:妙“笔”生花话“非遗”
江都既聚集了不少文人墨客,自然少不了好的笔墨纸砚。扬州毛笔的历史可追溯到1100多年前,和安徽宣州的宣笔、浙江湖州的湖笔、北京的李福寿毛笔,并列为“中国毛笔四大流派”。 其中,扬州毛笔以其麻胎作衬而独树一帜,并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4站:瘦西湖里听扬剧
移一步,换一景。在江都的朴园,设立着许多凉亭,专供大家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之用。而这赏的正是发源于江都的本土戏剧——扬剧。 扬剧是以民间香火戏和花鼓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形成的地方传统戏剧,代表作有《玉蜻蜓》《双玉蝉》《秦香莲》等。2006年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花秋月,明山秀水,处处是美景,步步皆故事。

江都上央视的热潮还未褪去,5月20日下午,扬州市政协港澳侨台专委会的政协委员,又前往江都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深潜大运河赛艇基地等地调研。 大家围绕如何打造扬州重点文旅项目,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出谋划策。而一直以来,江都着力打造文旅产业,推进特色小镇发展,助推扬州文旅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江都将因此走向国际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