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次只看了三家企业,但真正体现了‘专精特新’,让我认识到企业要想成为‘不倒翁’、‘常青树’,必须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舍得在人才上长线投资。”“与传艺公司、卫星卷烟材料公司相比,我们无论是智能化程度还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23日上午,城南经济新区组织全区重点企业负责人赴开发区、高邮镇等地学习考察。成功的路径、身边的样板,让参观者眼睛一亮,感触良多,更蓄积了满满的动力。
企业发展的好不好,企业家的思想观念是关键。近年来,新区认真落实市企业家大会精神,把培养一支“开明、开拓、开放、开阔”型企业家队伍当作“牛鼻子”工程,正常开展企业家进高校“充电”,常态化赴名企考察,高频率邀请大连理工大、武汉大学等战略合作伙伴到企业指点迷津。一场场头脑风暴、一个个鲜活案例、一次次思想碰撞,让一批“掌门人”既感到“不发展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也深切感受到转型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金润龙成功挂牌“新三板”,星浪光学、奥利思特、北方动力等在智能化改造、高端人才引进上一掷千金,20多家企业与央企国企、高校院所进行资源整合、共建研发机构,实现借船出海。
企业成就企业家,企业家造就企业。新区聚焦企业成长中的烦恼,办企业主所急所难,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441’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支持技术改造、质量建设、人才引进;联合市国投公司建设6000万元订单采购基金、6亿元投资二号基金,精准扶持成长型企业;依托5D智造谷设备租赁化、检测一站化、厂房网格化,解决我市机械加工企业对高端机床和检测中心有需求、买不起、买了运转率不高的矛盾。
|